认 证:工商信息已核实
访问量:2736758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2022-06-17 点击507次
并购篇.全球化是必然之路
精微高博(JWGB)成立于2004 年,创始人是北京理工大学知名材料科学家钟家湘教授,他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动态色谱法比表面积测定仪,200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静态容量法氮吸附仪,被誉为“中国氮吸附仪的开拓者”。
2017年,钟家湘教授将精微高博交付给新一代年轻的领导人,国际市场战略经验丰富的杨丰博士和运营经验丰富的马志远先生,他们组建的新股东会对精微高博融资改组,收购了100%的股份。传承老一辈致力创新的精神,通过投资并购发展,为精微高博未来的发展植入了新的基因。
2020年,精微高博收购领先的化学吸附仪公司美国AMI仪器,建立北美分公司,强力布局海外市场;2022年5月,精微高博再次收购德国Rubolab公司,借助其世界最先进的磁悬浮天平技术,丰富精微高博重量法吸附产品线,尤其在高温高压、腐蚀性和有毒有害环境下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并组成精微高博/AMI/Rubolab集团公司,强势扩展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力。
谈到为何收购马志远表示:以精微高博为基础发展,我们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国际化,向外扩张。虽然暂时有贸易战,但大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必然会走向全球化。中国的技术输出将从低端向高端演进,而分析仪器不仅是高端,而且是靠近顶端的技术。
从服装鞋帽到白色家电到3C产品,中国的每一个行业都在重演着从技术跟随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中国的分析仪器也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走向全球化。全球化的第一步就是在海外开拓市场,然后要做更多的资源整合。今年收购Rubolab和上次收购AMI,都达成了精微高博的战略目的,一方面是补充现有产品线,另一方面是借助其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开拓欧美市场,这正是我们创业之初最想做的事情。从创业构想到把握机会首次尝试,再到创造机会主动出击,我们创造和经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
“除了全球化战略的初心,收购获得成功与我们的团队息息相关。”马志远说,“精微高博管理层中,杨丰博士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二十年,后来近十年从事亚美两大洲的战略咨询和营销咨询工作,具有丰富的跨文化商业经验和全球视野。因此,精微高博在海外的运营和拓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成功收购AMI和Rubolab,同全球化团队密不可分。”
行业内经历多次并购整合,但主要对手没有变,排在前面的是美国麦克仪器和美国康塔,虽然他们已被美国基金公司SFW和奥地利安东帕收购,大股东的变更会带来内部管理的一些变化,至于变革的结果怎样还要市场来检验。在中国市场上,精微高博将在短期内超过康塔。而通过全球市场的布局,精微高博将快速获取全球的份额,与麦克、康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并购三大意义
马志远兴奋地谈到收购的意义:本次收购Rubolab后,从产品上来看,在吸附领域,精微高博成为了全世界吸附类仪器门类最全的公司。
物理吸附仪本身分为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压汞法等不同方法原理,此外还有化学吸附仪,有常压和高压不同类型,先进的应用是可增加原位红外、瞬态响应等表征方法。精微高博此前只做部分产品线,通过收购AMI仪器可补齐化学吸附仪系列,通过收购Rubolab可补齐重量法、高压吸附仪系列,还能提升原有的竞争性气体吸附仪。
综观全球的6、7家同行,精微高博已拥有全球最全的吸附类产品线,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这些技术都是被市场检验过的,对客户来说不用担心品质带来的问题,不会成为小白鼠客户。“无论未来客户需求怎么变,我们都有能力去应对。”马志远笑着说,“这是收购的第一大意义。”
收购的第二大意义是标志着精微高博向全球化的转变。在美国和欧洲拥有了两家子公司,将在全球更好地扩展并整合原有的销售渠道。马志远表示:“以前精微高博、AMI、Rubolab各有一套销售渠道,三家有部分重合。收购可整合三家的渠道,挑选最强的渠道去覆盖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对精微高博来讲,走得会更坚实。因为有了管道,产品和技术在管道上能够输送得更远,带动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成长。”
收购的第三大意义是让中国和全球客户能够使用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马志远解释说:“美国、欧洲的产品价格相对较贵,如果我们消化理解之后,逐渐国产化,这对中国客户是一个福音。欧美的技术加上中国的供应链能力,性价比变高了;不仅中国客户,全球的客户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提升的性价比,当然同时也增加了精微高博产品的竞争力。”
整合中的领悟
收购后的整合是必经之路,对于渠道互补、技术互补的跨国收购,似乎有如神助,更易取得成功。据马志远透露,整合AMI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团队还从整合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将用于下一步Rubolab的整合中。
“首先是消化理解。从收购初衷来讲,我们希望快速地将国外的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来,从而充分利用产业链的优势。从整合美国AMI的经验来看,我们需要有非常强大的消化能力。即使这些技术产品不算完全陌生,但要把它们摸透、稳定住工艺、规划未来的新产品,就需要强大的消化能力,而且不只是技术层面,还包括供应链和销售渠道。”马志远回顾说,“对于公司来讲,由于大部分人的海外交流水平和能力还不高,在未来的持续全球化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增强。因此整合中,团队的消化理解能力是排在首位的。”
“其次是跨文化的公司管理。价值观不同会导致经营上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理解不同的商业文化,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各自的特点,最终达到相互理解,价值观不追求完全一致,求同存异,确立统一的目标是重要的,把大家统一到一个目标下比统一价值观要现实的多。”
马志远继续说,“收购AMI的时候,我们整合得比较急切,导致两边团队压力比较大。这次收购Rubolab,我们有意延长了消化周期。两者的不同是,快速消化能快速带来此后节约成本的行动;放慢速度多付出了时间成本,但两边压力较小,节奏控制得更好。这次,我们愿意更好地控制节奏,减轻压力,让团队融合得更好。”
产品篇.全球最全吸附类仪器产品线
精微高博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出中国第一台动态色谱法比表面积测定仪,中国第一台静态容量法氮吸附仪,是中国氮吸附仪的开拓者,擅长的是物理吸附仪。
1984年,美国匹兹堡的3位从事催化研究的教授创立了AMI,1985年推出全球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吸附仪AMI-1,目前已经迭代到第4代产品AMI-300系列。AMI还开发了微型反应装置如BenchCAT微反应器系统,主要用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理化分析,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设计技术模块和应用方案。这两种享誉全球的技术对公司原有产品线都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AMI-3000全自动化学吸附仪
BenchCAT微反应器系统
对精微高博来说,德国Rubolab不仅仅是互补,其以磁悬浮天平为核心的重量法吸附仪,非常适合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有毒有害的环境下使用。与传统的电子天平不同,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有独特的优势。在十万分之一的测量精度上,已经可取代大部分电子天平。同时,Rubolab的高压吸附技术亦补充了精微高博的产品线。更具战略价值的是,基于磁悬浮天平的热重分析仪将精微高博带入热分析类产品的新领域,这是全球规模在几十亿的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将形成公司未来新的成长点。
Rubolab磁悬浮天平重量法高压等温吸附仪
RuboSORP TGA热重分析仪
马志远表示:“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家优势,在一个整合的集团下,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其次,对于微型反应装置和热分析领域,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吸附产品不同,未来我们可以进行横向扩张,借助现有技术进行延伸。”
谈到精微高博集团的客户群体,马志远表示:“现有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粉体新材料的研究上。尤其是微纳米多孔材料的研究、生产品控环节需要做测量表征。
具体来讲主要有催化剂行业,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整个产业链条非常庞大。物理吸附仪、化学吸附仪,竞争性气体吸附仪是这类客户的常用设备,他们还会用到微型反应装置,这是我们一大客户群。
另一大客户群是新材料。比如碳材料有传统的活性炭、炭黑和新的碳纤维、碳纳米管等。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蓬勃发展的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中主要用静态法的比表面仪,品控的关键指标中也有比表面积值,是几个必测指标之一。随着中国电子产品的丰富和5G技术的普及,滤波器需要特殊的涂层,涂层材料在某个阶段是粉体,常见是各种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镍等,这时会使用仪器对其表面特性进行表征。
精微高博将对上述行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在这些领域陆续推出各级别的产品,适应不同客户群的预算和应用要求。”
科研应用先行
国内许多仪器企业,产品的主要客户群是应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检测实验室。而精微高博从诞生之初就将产品推向了众多研究型实验室,具有同国内许多仪器企业不同的特质。
精微高博为什么能服务好科学家?马志远分享了其中的奥秘:“我能理解,国内很多同行的业务都是紧跟标准建立,没有标准就没有生意。我们不太依靠国家标准,因为产品的适用范围很宽。碳材料、电池材料、硅铝氧化物等等很多领域都能使用,不会被某个标准限制住。
精微高博50%的市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服务于各课题组的老师学者。这也许同创始人带来的先天基因有关,钟家湘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老教授,推出的第一代产品就面向高校的老师,多年来我们同科学家们保持了密切联系。科研追求创新突破,会不断提出现有设备还不能满足的需求,这是我们产品迭代的来源,也是精微高博生存和发展的来源,即不断关注客户的应用需求。这些需求最早源于科学家,慢慢再转移到企业,虽然也有很多产品没有推广开,从某种角度来说增加了我们的成本,但我们很清楚:这些成本是我们向前走的必然代价。”
当然,某项标准的实施也会促进我们的生意,比如精微高博与广东省药检所合作多年,进行了几十个品类的药物和药物辅料的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表面积测定法顺利进入2020年药典,此后我们的生意会更好,很多省级药品检验所都购买了我们的设备。”马志远说。
勇敢挑战 机遇就在眼前
作为优秀的国产仪器企业,马志远谈到了当前国产科学仪器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最重要的是把产品做好,产品是根,足够强的研发投入是立身之本。其次,供应链、人才是所有同行多年来一直面对的问题。
“但是我们在不断发展,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大家踏踏实实做,一定能得到好的发展。”马志远说,“我们在海外做资源整合时看到很多机遇,欧美整个国力在下降,中国在上升,就会出现机会,就看大家有没有能力去把握。中国正在不断进行全球化,同行走出国门的不多,精微高博走得快也相对激进。我非常希望大家一起走向全球,因为分析仪器的市场本身就不大,区域性的市场占了一部分,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拼搏。在走向全球的进程中会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对商业文化的理解、对于技术的理解。但向前走,一定比停在原地强。”
如何抓住机遇?首先是思维。要求企业有相应的知识、见识,再加上一些胆识。我接触的一些人,大家还没有转变思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建立意识后,就会去留意,去建立各种各样的连接;当机会成熟的时候,我们要有能力去把握它,而平时就要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马志远曾在普源精电工作11年,当时就坚信中国仪器应该和欧美一较高下,中国的高端仪器应该有代表性的公司出现。仪器仪表行业用3%的GDP体量支撑超过30%的GDP增长,未来哪个国家掌握最尖端的科技,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的命运应该把握在中国人手里。精微高博正在为尖端科技提供保驾护航的工具、方法。仪器作为科学家发现新事物的眼睛,我们的事业非常有意义。仪器行业内长期耕耘的人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情怀,我也愿意为了分析仪器事业去奋斗。”马志远说。
未来规划
最后马志远谈到精微高博未来3-5年的规划时表示:首先是坚持持续的研发投入,比如多年来精微高博的研发占比都达10%~15%,研发人员占1/3。其次是持续的市场投入,无论对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均要加强品牌宣传和产品宣传。
第三点是保持开放态度,未来是否能够开发出新的领域,比如Rubolab带来的热分析领域、AMI带来的微型反应装置,或是其他领域,精微高博都会保持开放心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打磨、选择,带领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尝试。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机动灵活,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运动起来比较平稳,达到动态平衡。
精微高博的整体策略是走全球化的道路。下一步将努力把欧洲和美国的子公司运营好,发挥全球化的协同作用,创造更多竞争力强的产品,抢占全球市场,让中国的科技产品走向全球。